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诗词理论

韩燕如对爬山歌理论的探索 文/张志刚

TIME:2016-07-11 浏览次数:4818 【大】 【中】 【小】 关闭

韩燕如对爬山歌理论的探索

张志刚

1.png

  爬山歌也叫山曲儿,曲曲儿,有时也称为爬山调,它是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短调民歌,它是劳动人民在对自然和社会斗争中用汗水和血泪浇灌出来的奇异之花,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集体智慧和艺术创作的结晶,也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它受流传地域民俗、民风和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爬山歌之所以在内蒙古中西部产生并传播,不是偶然的,它与农耕文化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其传承主要是农民来承担的,因此它保存了汉族民歌古老的传统特征。改革开放后由于劳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已经逐渐衰退,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作为民间文化遗产来抢救了。当一般人对爬山歌还不屑一顾的时候,韩燕如先生却早已认识到了爬山歌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美学价值,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着爬山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爬山歌在塞北流传虽广而理论研究明显滞后,随后和文艺理论家郭超合作,于1983年10月出版了《爬山歌论稿》一书,这是关于爬山歌的第一部理论专著,对塞北爬山歌进行了系统而缜密的研究。布赫在《内蒙古文化在前进》一书中说:“韩燕如的《爬山歌选》[①]出版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文章只是零星散见,真正对它进行有系统地、全面地研究论述,《爬山歌论稿》可以说是首创。”韩燕如对爬山歌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源流异同、形式特点、表现手法及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总结和阐述。

一、探寻爬山歌的源流异同

  爬山歌究竟产生于什么时间,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从“朝朝唱,代代唱,也不知唱死多少个老皇上”这首歌来看,它产生的年代应该是久远的。传承性是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爬山歌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对往昔和其他地区的民歌艺术遗产必有所继承、借鉴和汲取,内蒙古中西部的老乡亲切地称之为“二诗经”或“土诗经”,正是对爬山歌和古代民歌传承关系的形象表述。

另外,爬山歌与陕北的信天游、地方小戏二人台有着密切的关系。爬山歌和信天游在形式上同属于一种类型的口头创作,但它们产生于我国北方两个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条件、地理概况、生产环境、习俗风情不同,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所表达的语言方式,所运用的曲调音韵,自然是各具特色;爬山歌丰富了二人台,它们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姊妹艺术,爬山歌产生在前,二人台发展在后,爬山歌世代口耳相传,除了时代的进展内容有所变化以外,在形式上已经定型,无法突破,而二人台在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了“社火”中的民间舞蹈并吸收了戏曲中的表演程式,发展成为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的戏曲形式。这些精当的论述阐明了爬山歌与信天游、二人台的源流关系及其异同。

二、概括爬山歌的形式和风格

  爬山歌由于世代相沿传唱的习惯使然,每唱两句要停顿一下,所以非常自然地形成两行一段体的形式。但每句字数不固定,歌手即景生情,随编随唱,自由灵活,通常六七字一句,再加上双声叠韵、叠字重音等手法的运用,有的多达十六个字,因而节拍、音韵错落有致,铿锵悦耳。这种形式自由的诗体被歌手们运用得出神入化,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歌形式。

  爬山歌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声韵、有节奏,有音调,能吟能唱,读起来是诗,唱起来是歌。它的曲调多种多样,据初步整理有一百多种,其中既有高亢、激越的,也有委婉、柔和的;既有欢快明朗的,也有深沉、哀怨的;既有粗犷、奔放、强烈的,也有缠绵、纤细、凄恻的……随着地域风貌的不同以及歌手们当时歌唱内容和情绪变化而异,比如土默川调比较柔和,河套调比较轻快,伊盟调比较婉转,中滩调比较深沉,大青山调比较奔放强烈……其审美风格为“朴素美、形象化、音乐性和色彩美”。

三、解析爬山歌的表现手法

  爬山歌里赋法较多,赋、比结合的有一些,兴比交溶为最多。赋的特征就是直言、铺陈,直言可分直抒其情,直叙其事,直言其状;铺陈可分心理铺陈,情景铺陈,形态铺陈……

  《爬山歌论稿》中列举许多例子,说明爬山歌里的比喻的丰富性多样性,充分显示了北方劳动人民的文学天才与智慧。除通常的明喻、隐喻、借喻、博喻之外,根据爬山歌两行一段体的特殊艺术形式,它还有复比(上下两句有比)、排比、对比、反比、上兴下比、上比下赋、比兴结合等多种形式。爬山歌一般不限篇幅,两句一段、句尾押韵,每句字数不限,可长可短。爬山歌为形式所限,因而起兴繁密。塞北农村的一切景物,天上日月星辰、飞禽,地下草类谷物、植物花卉以及时令节气与天文气象,无不诗化于爬山歌中,因而对爬山歌特有的艺术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情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爬山歌的起兴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大致有下列几种:一是含有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兴句;二是不包含有比喻的兴句;三是与正词没有内在联系的,完全是为了适应音乐性需要、使诗句和谐悦耳的兴句。

四、论述爬山歌与生活的关系

  爬山歌反映的社会内容非常丰富,与民间生活关系至为密切,其中有长工歌、佃户歌,有扳船汉、拉骆驼歌,有放羊汉、赶牛车走后套的歌,有寡妇、童养媳的歌,还有哭诉国民党抓壮丁的歌……因此它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坚实的人民性,有着深广的社会内容,它是以吟唱的形式倾吐心曲的民间诗歌。

爬山歌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人们研究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的文献之一,韩燕如的辛勤劳动为此增添了光辉的一页,随着历史的进程将愈益彰显其无可替代的价值。《爬山歌选》[③]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内蒙古文学史上也是值得记录的大事。把爬山歌这种流布在山野草地的口头文学搬进文学艺术殿堂者,韩燕如当属塞北第一人。《爬山歌选》是韩燕如留给世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爬山歌论稿》是韩燕如、郭超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著作,在爬山歌理论的探索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后来者研究爬山歌奠定了基础,任何一个在诗歌园地里耕耘的人,理应汲取爬山歌这种民间艺术的养料,这是毋庸置疑的。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诗词学会 蒙ICP备16002168号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310号
网址:www.nmgscxh.org.cn 电话:0471-6611753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63号院7号楼2楼
内蒙古诗词 内蒙古诗词学会 内蒙古古体诗词 内蒙古诗词杂志 内蒙古诗词网 内蒙古诗词学会网站